精彩回放丨2023灣區城市交通大會暨2023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創新大會
11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指導, 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城交”)主辦的“數字時代,交通未來——2023灣區城市交通大會暨2023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創新大會”在深圳五洲賓館華夏廳舉辦,邀請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智慧交通行業發展、技術創新及解決方案,為深圳智慧城市建設賦能,吸引了全國數十座城市的行業主管部門、研究機構、標桿企業代表等數百名技術精英現場參會,上萬人通過視頻直播收看了大會的盛況。
主旨演講
吳忠澤
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十一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原理事長
《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數字交通高質量發展》
吳忠澤博士介紹了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數字交通高質量發展情況。重點闡述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交通數智化發展、區塊鏈構建交通數智化轉型高效可信的底層基礎設施、元宇宙培育交通數智化升級新賽道等三大方面。指出近年來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特別是數字科技對交通運輸業的滲透性、擴散性、顛覆性越來越明顯,新一代數字技術的應用、線上場景的變遷、全域數據的融合、智治模式的演進,正深刻改變交通運輸業生產服務方式,不斷催生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數字交通高質量發展,推進交通運輸行業技術變革和轉型升級,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徐煒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智慧賦能·數字融合——創建全國一流交通強國城市范例》
徐煒副局長介紹了深圳市創建全國一流交通強國城市范例的成效與實踐。闡述了深圳秉持以交通引領城市現代化、智慧引領交通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在數據高融合、基建高標準、管養高智能、運行高效能、服務高品質、產業高質量、行業保安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總結了深圳智慧交通在管理體制、工作理念、建設模式、技術攻關的創新做法;并結合智慧交通發展中的工作體會強調了智慧繡花、一體應用、數字設施、產業協同的重要性。未來深圳將持續貫徹落實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要求,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核心,著力在智慧的路、聰明的車、美好的行、暢達的流、主動的治、綠色的能等方面下功夫,探索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交通新基建的“深圳樣板”。
林濤
深城交董事長
《數字驅動的城市交通可持續治理探索和實踐》
林濤董事長介紹了數字驅動的城市交通可持續治理探索和實踐。結合城市交通在城市建設發展和安全高效運轉中的核心作用,提出了當前我國城市交通可持續治理面臨的三大挑戰,一是多元需求的變化要求包容公平的連續空間和便捷服務的協同運營、二是管理模式的變化要求運行高效的主動管控和基礎設施的安全韌性、三是發展理念的變化要求低碳環保的交能融合和綠色智能的科技裝備。面向城市交通可持續治理需求,要求持續升級數據能力和技術能力,關鍵是構建以數映實、以數預實、以數控實的支撐能力,基于此介紹了深城交利用數字化技術在交通全要素孿生底座、交通行業大模型和全場景業務引擎的探索,并敘述了連續空間與協同運營、主動管控與韌性安全、交能融合與科技裝備等多個領域的應用實踐,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和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
黃一格
深圳地鐵集團副總經理
《深鐵集團BIM/CIM技術應用的探索與實踐》
黃一格副總經理介紹了深圳地鐵集團關于BIM/CIM技術應用的探索及實踐情況。首先分析了國內外軌道交通企業BIM技術應用情況,講述了深圳地鐵集團關于BIM/CIM技術應用在理念、頂層設計、體系建設、隊伍打造、研發、生態培育、應用等七個方面探索,總結了深圳地鐵BIM技術應用在軌道交通領域、房地產開發領域、市政工程領域、管理領域的實踐情況以及CIM技術應用在軌道交通建設領域、軌道交通運營領域、交互領域的實踐情況,以及其在數字資產積累方面的成績等;最后提出BIM/CIM技術應用是一場變革,需要轉變傳統思維,形成統一認知、關注頂層設計、注重信息安全專項防護,始終保持創新思維,才能更好地推動行業技術變革。
李興華
同濟大學中國交通研究院院長
《城市交通觀察和展望——全球目標、創新趨勢與智慧探索》
李興華院長介紹了聯合國提出的建設包容、安全、韌性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的全球城市和交通發展長遠目標,并強調了建設智慧城市,利用好數字化和新型交通技術帶來的機會的重要舉措。從戰略新興技術趨勢、歐美交通研發和技術戰略布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科技集群評價等方面闡述了城市交通創新發展的大方向和新格局。圍繞數據驅動的城市交通智慧建設能力和方法問題,李院長還從空間尺度和理論視角分享了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新模型新范式、重構城市空間結構理論建設數字孿生平臺、智慧城市結構與數據模型、人工智能輔助城市規劃、數字化的未來交通變革、知識型城市導向、完善數字化轉型生態等一系列概念和代表性成果。
楊濤
南京市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數字賦能支持綜合交通規劃建設治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楊濤董事長介紹了南京城交院在數字賦能支持綜合交通規劃建設治理方面的成效。在國家戰略、行業發展、民生幸福等三個方面闡述綜合交通規劃建設治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總結了南京城交院形成的堅實技術基礎,構建以數據底盤、動態監測、決策支持為核心功能,“一中心、雙引擎、兩系統”的系統框架,其涵蓋城市空間治理監測能力、綜合交通運行監測能力、出行行為機理挖掘能力、交通空間雙評估分析能力、交通發展決策支撐能力等五大完備功能體系,場景應用落地在跨區域國土空間規劃、市域國土空間與綜合交通體系規劃、高強度高密度(CBD)地區規劃與建設、高強度高密度(CBD)地區規劃與建設、公交線網檢測評估與優化等九大應用場景。
邁克·巴蒂
倫敦大學學院教授
《數字孿生技術、趨勢以及在城市規劃中的角色》
邁克·巴蒂教授介紹了數字孿生概念及其重要意義,數字孿生技術、趨勢以及在城市規劃中的角色。數字孿生就是數字模型,城市是真實系統,數字孿生是模型;數字孿生是對非數字化的,真實的物理系統的簡寫,其關鍵在于數字孿生與真實系統并行運行,并與之耦合。真實系統及其數字孿生是相互協同的,并以協作的方式共同運作。構建城市模型的目的是創造出更具可持續性更具韌性的城市,城市模型利用城市的真實面貌、城市中的真實數據,通過規劃系統、通過城市中個體的行為,以及實際預測和模擬這些行為的模型來與城市進行交互,強調數字孿生與真實系統之間最大的反饋是人類的參與。數字孿生技術就是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去構建可持續、韌性和公平的城市和交通。
吳建平
清華大學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數字孿生——城市仿真與未來城市》
吳建平教授介紹了城市仿真虛實結合元宇宙測試系統——即“真”又“實”具有全域測試能力的虛實結合仿真測試平臺 FLOWSIM。簡述了數字孿生、城市仿真、虛擬城市的關系,強調通過城市仿真對真實城市管理決策進行優化,交通仿真是城市仿真的一個分支。講述了虛擬城市的意義,著重強調了通過城市仿真測試真實系統功能的完備性。重點講解并演示了虛實結合仿真測試平臺 FLOWSIM,其應用場景主要針對目前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痛點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改進了傳統虛擬仿真模擬的缺陷,關鍵技術是基于駕駛行為的交通仿真模型。虛實結合仿真測試技術將在未來助力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
產品發布
會上,深城交副總經理黎曦發布了新一代城市級交通操作系統1.0版本。該系統擁有4大核心能力,也是下一代智慧交通必不可少的關鍵能力,包括數實融合底座TransTwin、宏觀模型軟件TransPlan、中微觀交通仿真軟件TransSim、交通全場景業務引擎TransEngine。黎曦副總經理表示,深城交城市交通OS平臺支撐交通運輸跨領域、全周期、多業務可持續治理,希望為城市交通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新突破,助力深圳建設成為“全球數字先鋒城市” 。
▍數實融合底座 TransTwin
由深城交自主研發的交通全要素數字底座,融合城市用地、建筑、路網、軌道,車流、紅綠燈、攝像頭、卡口、智慧燈桿、能源設施設備等真實世界城市物理動靜態要素于一體,具備空天地多協議統一物聯感知接入、多源異構海量數據按需匯聚、PB級數據高效管理、復雜場景多粒度實體語義化、城市復雜場景多感知設備協同與數據實時融合、智能分析與精準映射、實時仿真計算及超大規模場景實時渲染等能力,支持快速構建城市交通數字孿生場景應用。
▍宏觀模型軟件TransPlan
基于新一代活動鏈建模理念,面向離散個體活動鏈的自主可控宏觀建模軟件,支持SaaS化多用戶協同建模和集群彈性計算,具備網絡和設施標化生成與在線編輯、基礎活動鏈需求融合生成和管理、參數配置與檢查統一化便捷管理、數據指標和專業圖表一鍵式生成、項目場景流程管理和多用戶協同等能力,支持城市級運營的多模式交通運行推演、城市服務設施利用與評價、傳統交通模型技術升級研究。
▍中微觀交通仿真軟件 TransSim
大規模網絡實時在線推演的自主可控中微觀交通仿真軟件,具備數據驅動的全局態勢還原、大規模網絡實時在線推演、AI+仿真全路網全場景預測、路網方案快速編輯與評估、CIM全要素融合仿真等能力,支持交通建設綜合評估、多模式協同運營和網絡主動運行管控。
▍交通全場景業務引擎TransEngine
深城交利用近30年,6000多項目不同業務場景數據基礎,挖掘城市交通中長期態勢演化和短期狀態變化規律,結合城市交通治理知識庫研發的交通全場景核心業務引擎,具備以下核心能力:城市、片區、樞紐、高速等場景的綜合規劃與交通綜治,以數據標準為驅動的“一模到底”、以業務工具為驅動的增量式設計變更及協同管理,市政交通信控與配時自調節優化,高速與城市道路多層級交通預測管控和應急處置,地鐵、公交、慢行三網融合多模式運力應急調度,新能源安全監管與應急處置,耦合交通運行荷載的設施性能推演,整合多模式交通服務資產、低空航路管控等,支持交通‘規-建-管-運-能-維-服’全場景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管理。
往屆大會回顧
1、2015第一屆交通大數據平臺與開放合作國際論壇
2015年10月16日,“第一屆交通大數據平臺與開放合作國際論壇”在深圳五洲賓館成功舉行,論壇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指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和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聯合舉辦。論壇圍繞“交通大數據平臺與開放合作”的主題,主要圍繞大數據環境下交通規劃技術轉型、“大數據、互聯網+”環境下出行服務、基于大數據與車聯網技術的交通管控、交通大數據開放合作與平臺共享等議題展開。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武漢、南京等36個城市和來自美國、歐洲等交通規劃管理和研究機構共650多名領導、專家和嘉賓出席了論壇。
2、2016第二屆交通大數據平臺與開放合作國際論壇
2016年10月11日,“2016交通大數據開放合作國際論壇”在深圳晶都酒店成功舉行,論壇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指導,深圳市城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辦,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未來交通實驗室聯盟協辦。論壇圍繞“助力新產業,邁向深應用”的主題,吸引了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及企業界、投資界等近500余人參加。來自交通及相關領域的13位重量級嘉賓先后發言,對大數據在城市交通規劃中的探索與應用,大數據與智慧交通深度融合,對政府決策支持以及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實踐等議題進行了精彩發言,提出了富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觀點和建議。
3、2017 第三屆交通大數據開放合作國際論壇
2017年11月17日,由深城交和同濟大學聯合主辦的“2017交通大數據開放合作國際論壇”在深圳圓滿舉行。論壇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指導,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和未來交通實驗室聯盟協辦。來自國內外的學界大咖與交通大數據領域的700余行業精英一起暢想未來交通,無人駕駛成為現場最火爆的話題,而深圳智慧交通的建設受到的一致點贊。
4、灣區城市交通論壇暨2018交通大數據開放合作國際論壇
2018年12月7日,灣區城市交通論壇于在深圳五洲賓館召開,論壇以“協同治理、品質提升、數據驅動”為主題,論壇歷時兩天,包含1場全體大會和6個平行論壇。平行論壇分別圍繞“大數據+車聯網”打造智慧出行服務、互聯互通與灣區協同、重大交通設施的品質建設、新一代高品質綜合交通樞紐、街道與地區的人性化改造、新形勢新技術下城市交通治理政策等議題展開,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等國內外50位知名學者、行業大咖分享了灣區交通、協同治理、大數據分析應用等方面的實踐與創新經驗。
5、2019灣區城市交通大會
2019年9月26日,灣區城市交通大會在深圳五洲賓館正式拉開帷幕,由主旨報告和六個高峰論壇組成,圍繞“戰略引領•多元融合•創新變革”主題。大會歷時兩天,由1場主旨報告和6場高峰論壇組成。來自美國、瑞典、日本、中國香港、臺灣等境內外50多名院士專家學者、行業標桿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交通大數據、區域協同發展、現代軌道交通、規劃設計多元融合、智能網聯汽車、道路交通安全等領域的實踐及創新經驗。大會還吸引了全國40多個城市的行業主管部門、研究機構、標桿企業,以及由深城交牽頭組建的未來交通實驗室聯盟、廣東省城市規劃協會交通專委會、粵港澳大灣區現代軌道交通協同創新中心、深圳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促進會成員單位代表上千名技術精英參加。
6、2020灣區城市交通論壇
2020年11月6日,中國智能交通協會主辦、深城交承辦的2020第十五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在深圳召開,大會以“新基建時期的ITS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聚焦新基建背景下智能交通科技創新和產學研用跨界融合。大會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和支持。在深城交主辦的分論壇“灣區城市交通論壇”上,專家學者分享了城市治理的先進經驗和觀點,圍繞著“先行示范、灣區引領、數字賦能”主題,全國40多座城市的行業主管部門、研究機構、標桿企業代表及數百名技術精英,共同探討灣區智能交通的融合創新發展,共同描繪未來灣區智能交通新藍圖。